2月26日,是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来到武汉,与武汉市第一医院并肩抗疫的第14天。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71岁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由于患者年龄大,肺部病变重,病情迅速恶化,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医护人员先后采取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等抢救,但患者肺氧合状况依然没有改善。
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紧急联系附一院支援该院的医疗部队,希望能协助他们实施开展ECMO救治工作。
当日中午,经多学科专家会诊,评估后一致认为,应积极给予体外膜肺(ECMO)挽救性治疗,才能为患者抢得一线生机。
|
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由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带队,重症医学科主任、医疗队队长周发春,麻醉科吴彬主治医师、胸心外科王小文主治医师,曾彦超主管护师迅速集结成医疗救援组。
ECMO属于有创性操作,风险较大,且操作步骤繁琐,团队需具备良好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附一院医疗队从组建之初就已做好发挥ECMO在新冠肺炎救治中作用的准备,随队队员中多名均具备丰富的ECMO技术经验。
医疗队做具体分工:周发春统一指挥、全面协调把关,王小文负责血管通路,曾彦超负责预冲与机器,吴彬负责监护抢救,同时反复提醒大家,ECMO机器和耗材都是之前未使用过的其他品牌产品,隔离病房环境、防护装备等,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经评估、判断、分析患者病情,ECMO小组成员一致决定使用VV-ECMO模式。
14点进入隔离区负压病房,与武汉市第一医院范学朋主任团队进行交流沟通,明确分工、安排人员到位后,各组立即启动,评估病人、熟悉ECMO机和预冲(预冲方法、更换气路连接头),超声判断血管情况,发现双侧股静脉位置都与股动脉有重叠,位置不佳穿刺难度大,没有穿刺套包,只有一副血管穿刺器械等。超声效果不佳,隔离病房里没有专用穿刺器,没有手术灯,吴彬和王小文医师护目镜上全是雾气和汗水,能见度极低,穿了好几层防护设备的队员完全是靠着感觉和经验操作。置管操作中连呼吸都十分困难,期间患者突发快速房颤、血压降低等险情。
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队员们沉着应战,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连接管道,调试流量,稳定内环境等,整个过程技术娴熟,ECMO顺利运行起来,结束后所有团队成员全身都湿透了,汗水鼻涕泪水聚集在了口罩里。
ECMO正常运转后,虽然队员们在隔离病穿着隔离服已近7小时,依然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ECMO、呼吸机等参数调整好,运行平稳后大家才交班离开。
离开时周发春再三嘱咐,一旦有事,随时联系,专家们凌晨都在密切关注病情,多次电话会诊建议调整方案,队员吴彬等人也多次到病房查看。
2月27日一早,肖明朝和医疗队总护士长米洁一同前往查看ECMO病人情况。米洁进行ECMO护理查房,对生命体征监测、院感防控、并发症的观察及专科护理等方面做指导。
ECMO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患者暂时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这仅仅是治疗的开始,依然任重道远。
后续ECMO管理和护理尤其重要,护士需承担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参数管理、血气分析、抗凝效果监测等,需根据病情和各项指标不断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行这些操作,每一项都更加艰难,对护士在技术、知识、体能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虽然目前病情还很危重,但大家的全力以赴,不言放弃再次从死神手里赢得了时间,为下一步治疗争取了机会。
在这场同时间赛跑、同疫情较量的战斗中,亿百体育入口(集团)官方网站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协助武汉市第一医院首次运用ECMO技术救治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标志着双方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能力更上一层楼,为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保驾护航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