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附一院孔令泉教授团队在糖尿病领域顶级期刊Diabetes Care(《糖尿病护理》,美国糖尿病学会官方杂志,IF:15.27)发表研究工作,该杂志以letter形式,在线发表了该团队题为“Comment on Norhammar et al. Undetected dysglycemia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wo common diseas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eriodontitis: a report from the PAROKRANK study. Diabetes Care 2019;42: 1504-1511”的研究成果。
文章指出,瑞典Norhammar博士及其同事最近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PAROKRANK)探讨了未确诊血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与心肌梗死(MI)和牙周炎之间的关系,但在此研究中,Norhammar博士忽略了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将部分IFG患者纳入了正常糖耐量(NGT)组,即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小于7.0毫摩尔/升,葡萄糖耐量(OGTT)2小时的血糖水平小于7.8 毫摩尔/升者被当做正常糖耐量(NGT)。
文章指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正常葡萄糖耐量(NGT)又被称为正常血糖状态,定义为空腹血糖(FPG)小于6.1毫摩尔/升,葡萄糖耐量(OGTT)2小时的血糖水平小于7.8 毫摩尔/升。因此空腹血糖受损(IFG),即空腹血糖(FPG )6.1-7.0毫摩尔/升伴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 毫摩尔/升患者应归入糖尿病前期人群,而非正常糖耐量(NGT)。依现行标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被称为糖尿病前期,代表一种处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糖代谢紊乱状态。
因此,孔令泉教授团队认为空腹血糖受损(IFG)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分析血糖代谢异常与其他疾病关系时,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不应归入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而被忽视。
孔令泉教授团队这一观点在邮件发出当天即被《糖尿病护理》杂志采纳,并且在《糖尿病护理》2020年1月份(42卷)第1期上与作者Norhammar博士的回复同期发表。Norhammar博士对该问题表示认可与高度重视,由于瑞典医疗报告系统中无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尿病前期的疾病编码,故未能在先前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但会在后续PAROKRANK队列研究中将IFG作为心血管预后影响因素之一进行分析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牙周炎的交互作用。
文章通讯作者为孔令泉教授,第一、第二作者分别为七年制研究生李浩、田申。
近年来,孔教授团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即将出版的《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也成功获批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团队两篇有关乳腺癌伴随疾病全程管理文章,获评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优秀论文(全国仅41篇)。
近年来,孔教授率领的团队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乳腺肿瘤糖尿病学、乳腺癌伴随疾病学和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的概念。团队所承担的“乳腺癌伴随疾病学的建立与发展”,获中国抗癌协会推荐,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的5个项目之一,入围参评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经过多年不懈的追求,不仅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厚积而发,也以大量原创性成果持续为全民健康助力,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